查看原文
其他

2024观察一棵银杏树13:银杏古诗

俞建琴 走近花花草草
2024-09-04

节气:立春节气(2月4日~2月18日)

时间:2024年2月9日

天气:9°C/ 0℃, 晴,轻度污染

记录者:蒲公英


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不少银杏诗篇,更有梅尧臣与欧阳修的同感银杏和诗传世。我摘录几首特别喜欢的诗词,作为立春时节观察一棵银杏树的作业。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经欧阳修荐,任国子监直讲,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自1031年梅尧臣任河南主簿时两人相识,后成为一生挚友。两人一直交往密切,唱和不断,心心相印,惺惺相惜,至死不渝。


依韵酬永叔示予银杏 [宋] 梅尧臣

去年我何有,鸭脚(银杏别称之一)赠远人。

人将比鹅毛,贵多不贵珍。

虽少未为贵,亦以知我贫。

至交不变旧,佳果幸及新。

穷坑我易满,分饷尤奉亲。

计料失广大,琐碎且沉沦。

何用报珠玉,千里来殷懃(同“勤”)。


永叔内翰遗李太博家新生鸭脚

[宋] 梅尧臣

北人见鸭脚,南人见胡桃。

识内不识外,疑若橡桃韬。

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

吾乡宣城郡,每以此为劳。

种树三十年,结子防山猱( náo  ,兽名,一种猴)。

剥核手无肤,持置宫省曹。

今喜生都下,荐酒压葡萄。

初闻帝苑夸,又复主第褎(xiù,衣袖)。

累累谁采掇,玉碗上金鳌。

金鳌文章宗,分赠我已叨。

岂无异乡感,感此微物遭。

一世走尘土,鬓颠得霜毛。


这首诗对银杏结实周期、种子的形态、剥取种核的手肤之苦,都作了如实记录。同时又细致描写了银杏的树形高大雄伟,树叶美观怡人的生物特征。


“鸭脚”从此因梅诗而被人广泛认识,随后描写鸭脚的诗文渐渐多了起来。

《和圣俞李侯家鸭脚子》

[宋] 欧阳修

鸭脚生江南,名实未相浮。
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
致远有余力,好奇自贤侯。
因令江上根,结实夷门秋。
始摘才三四,金奁(lián)献凝旒( liú )。
公卿不及识,天子百金酬。
岁久子渐多,累累枝上稠。
主人名好客,赠我比珠投。
博望昔所徙,蒲萄安石榴。
想其初来时,厥价与此侔(móu相等)。
今也◇中国,篱根及墙头。
物性久虽在,人情逐时流。
惟当记其始,后世知来由。
是亦史官法,岂徒续君讴。


“今也◇中国”中间缺了一个字,在网络上查找半天也没有找到那边应该是个啥字,幸亏@晓麦老师告知是“今也遍中国”。还有一个“公卿不及议”,应该是“公卿不及识”,繁体字扫描转换成简体字时没有识别转换成功,造成了缺字、错字情况,然后网站抄网站,我怎么也查不到正确答案,看来度娘、360也不是万能的。现在也不知道我摘录中有多少错误信息呢,希望大家能指正。


@大熊老师在查找桑树属鬼桑树种过程中也遇到了这种“电子文档错过一次后,每次重复使用陈陈相因、谬种流传”的现象,看来还得正本清源,仔细校对纸质版原文后再上传网络,避免尴尬。


详见@大熊老师的推文。

寻找大连1000种树 066 鬼桑


梅圣俞寄银杏    [宋] 欧阳修

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问予得之谁,诗老远且贫

霜野摘林实,京师寄时新。

封包虽甚微,采掇皆躬亲。

物贱以人贵,人贤弃而沦。

开缄重嗟惜,诗以报殷勤。


欧阳修的两首诗在我看来不只是在讲他与梅之间的深厚情义,更是感叹他们之间弥足珍贵的君子之交。



银杏树在佛教中具有深远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它象征着韧性、空性、和谐、智慧与长寿等,银杏树在佛教信仰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角色,激发着对于精神世界,以及自然界的思考。因此我们能在中国、日本、韩国许多寺庙里见到古银杏。


雨后灵淀寺观梅寺乃梁时古刹有银杏二株岁久合抱矣  [明] 皇甫汸(pāng,水盛的意思)


皇甫汸​(1497-1582),字子循,号百泉、百泉子,斋名浩歌亭。嘉靖八年(1529)进士,以吏部郎中左迁大名通判,官工部主事。


梁代丛林敞,齐关淀水赊。

观梅乘雨霁,问树识年华。

佛供移香净,僧窗影月斜。

夜深钟梵起,飘处即灵花。


该诗提到了银杏常常作为供果。


某得银杏不食种之庵前见者曰是三十年乃生公老矣能待之乎某不答作曰   [宋] 释慧空


释慧空(1096~1158),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23年(1153),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


蟠桃一实三千年,银杏著子三十载。

老僧只作旦暮看,汝莫匆匆宜少待。

阶前始芽今出屋,便是携篮走僮仆。

伴我东园看菜归,与汝煎茶剥柔玉。


此小诗在我看来是释慧空师父以种植银杏的方式来传道。天宫蟠桃三千年才成熟,人间银杏三十年才可开花结果,表明师父专心奉献佛教的决心。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 银杏

[宋]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


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作品颇丰,著有《诚斋集》等,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


深灰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

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伴金桃。


老饕杨万里写了银杏种实的吃法和味道,这首诗如同现在的下厨房APP,可以直接抄作业。


相传南京惠济寺里的三棵古银杏为昭明太子手植。林散之先生为之作诗三首。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古银杏行并序》   林散之


林老于1945年和1951年秋两次游览惠济寺时因有感三棵千年古银杏而写的《古银杏行》诗作。

五一年秋,偕友由狮子林至汤泉惠济寺访所谓银杏者,树凡三本,大可十二人围,小亦七八人围,相传南唐时物,或曰北宋物也。爰钩其约略,并记长句。


汤泉镇阴惠济寺,中有银杏希世瑞。

于寺东隅奇生一,于寺西陬(zōu)偶生二。

长者巍巍伯氏行,仲者雍穆拱名次。

修容叔氏更奇特,岸然离立耸孤志。

怒枝高亚力撑天,繁荫苾勃香罗地。

肉死皮皴蚀冻雨,乳垂子落滴寒翠。

荒渺幽迥忘岁年,生不南唐定宋季。

可怜莘老与熙载,不能详此入碑记。

忆昔寺蒙恩宠赐,昭明游息之所寄。

良夜几闻读书声,芳园时发春草思。

星移世易人物换,独余老木煦生意。

千年俄顷真如醉,邯郸几醒庐生睡。

樗(chū,即臭椿)散幸为无用材,斧斤乃不遭妒忌。

古干人谁三代器,破瓦心惊九朝事。

黄蒿芄芄跳狐狸,青燐(lín,磷的异体字,老先生就没想给我看🤭)隐隐号魑魅(chī mèi)。

菀枯空作身世悲,兴亡屡下山河泪。

前之览者知凡几,后之觉者又将至。

我今对树发长叹,苦留怀古几行字。


惠济寺银杏为国内数千百年古木,老干霜皮,参天覆地,枒杈盘曲,怪怪奇奇,仰观遐瞩,噫吁惊讶,坐卧其下,令人忘返。原为三株互相倚伏,不可分离,于“四人帮”时代无人管理,复遭破坏,仅存其二。现由江浦县党委和汤泉公社大力修复,巍巍峨峨,已旧貌变新颜矣。更拟改为汤泉公园,供人民游览。谓非新时代之幸福可乎。谨将旧作《古银杏行》一首书存正,复记其梗概如此云。越日,聋叟识。


作此诗时正值国家积弱多难之际,林老以一己身世荣枯进而感慨天下兴亡,抒发深寓伤今悼古、悲天悯人的情怀。


林老行书《古银杏行》作品,是应珍爱文物者马宜海先生的登门恳求,把早年为惠济寺古银杏写的长诗写成书法作品,以便刻成碑石置于惠济寺,于1978年12月20日创作。后来这幅作品被刻成石碑,立于惠济寺被称为“撑天覆地”的古银杏树东边。1997年,又刻于林散之纪念馆碑廊。 


林老悲叹“仅存其二”,如今那棵古银杏枯木逢春了。

重游惠济寺观银杏二首·其一


破庙重来已不识,僧容佛貌共支离。

丰碑久失神仙字,大树犹存虫蛀皮。

风雨九朝年代改,峰峦几处性情宜。

不堪陈迹寻今古,唯物唯心各一时。


重游惠济寺观银杏二首·其二


绕屋一围曾避雨,参天千尺独摇风。

雌雄此处真难辨,伯仲之间有不同。

因果几明成实论,死生已了涅槃宗。

南梁北宋匆匆事,又见寒山日下舂。


​壹木自然读书会观察一棵树项目组有个活动——夸夸我的树,我也夸了我的银杏树:

秋天临风吹过,
我的银杏为一树金色而开心,
为是国树倍感光荣。

(我观察的三棵银杏树的名字是开心、临风、光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走近花花草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